為挽救港人視力預防青光眼, 奧比斯聯合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並肩推出「視」不宜遲——青光眼人工智能ROTA篩查計劃,計劃在第一階段(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)將邀請逾3000個隨機選定的南區、觀塘及大埔區公屋住戶在(1)香港大學眼科中心,(2)觀塘地區康健站及(3)大埔地區康健站作青光眼篩查。邀請信將隨機寄出到公共租住房屋,50歲以上的合資格住戶可憑信件及住址證明網上預約,每戶名額2個, 計劃獨特之處在於採用了ROTA,這是一項用於檢測早期青光眼的專利技術。此計劃將為需要進一步治療的患者提供轉介服務,以到公立或私家眼科門診跟進治療。自2024年6月起,第二階段計劃將為來自不同區域的香港居民提供額外名額。

「視」不宜遲!
全城預防青光眼
青光眼是不可逆轉失明的首要原因。由香港大學眼科學系領導的開創性研究發現,72%早期青光眼患者的眼睛在黃斑和視網膜中央區域(即負責中央視力的區域)有軸突纖維損失(即神經退化)。這項研究結果挑戰了傳統認知,即青光眼在早期階段只會損害側視力,而不會影響中央視力。具有青光眼和黃斑點受損的患者需要及時檢測和積極治療,因為與沒有黃斑點受損的人相比,他們面臨著更高的失去中央視力的風險。
奧比斯聯合香港大學眼科學系首推「視」不宜遲—青光眼人工智能Rota篩查計劃
青光眼人工智能
Rota篩查計劃
檢查項目包括:

「青光眼篩查並未在社區常規進行,因為假陽性和假陰性診斷很常見,而且我們缺乏可靠的篩查技術。ROTA是一項創新技術,可以無創、無接觸地檢測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纖維,有助早期發現並有效地檢測青光眼。」
甚麼是Rota?
一種由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的研究團隊帶領開發的專利技術。2透過使用標準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(OCT),ROTA以高解像度直接觀察視網膜上的神經纖維,顯著地提高了早期檢測青光眼所造成視神經損傷的準確性,包括在黃斑區以內和外的受損。相比於使用OCT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分析的現有標準,ROTA可以將早期青光眼的診斷敏感度提高多達30%。研究結果已刊登在兩本領導性的學術期刊上——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》和《眼科學》。該項目的完成將有助於識別未被診斷出的青光眼患者,並了解香港青光眼的患病率和風險因素。

ROTA圖像上的視神經受損

人工智能識別出視神經受損的位置
青光眼「高危群組」
有冇我份?

年長者

需長期外敷内服類固醇

家族成員有青光眼或高眼壓患者

高度近視或遠視

患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壓或糖尿病
